家裡23吋液晶顯示器在今年服役滿10年, 開始有老化的狀況.
想一次換大點的顯示器, 所以直接挑了個32吋的螢幕, 但錯估桌面的面積, 裝上新螢幕後, 覺得需要做些調整, 因此開始尋找手臂式的螢幕支架.其中一個是人因地圖ErgoMap的人體工學螢幕架. 這張圖看起來, 螢幕可以退到支架支點的上方, 符合我想要增加桌面使用面積的需求.
使用23吋螢幕時, 購入了一個陽春的螢幕架, 空出下方的空間, 可以收納鍵盤和滑鼠等小物, 也算好用. 換了32吋螢幕後, 原先也計畫繼續使用. (題外話, 這一個螢幕架和舊螢幕退役後, 接上我的筆電, 就變成一組雙螢幕組, 有機會再分享)
新螢幕尺寸有些大, 放在這個螢幕架上, 高度太高, 有些壓迫感.
桌面面積被新螢幕的底座吃掉不少, 小朋友在電腦前上課, 也沒空間擺放課本和習作本, 也不方便.
這是卸下的電腦螢幕立架, 底座面積為30*24cm. 這組螢幕架支援螢幕的轉動和調整. 穩定度和精密度都做得很不錯, 缺點就是佔去了太多的桌面空間.
開始研究人因地圖的飄浮式螢幕架後, 第一個問題是: 這組手臂是否能安裝在我現在的電腦桌上. 手臂有兩組固定方式: 夾桌式和穿孔式, 一開始是想用夾桌式, 避免破壞桌面.
人因地圖工程師想了解安裝環境的狀況, 以便提供更準確的建議. 下面幾張照片是電腦桌後面的結構, 因預留了延長線電線槽的空間, 並不是一個很平整的結構.
看了桌面的狀況後, 因夾桌式的螺絲較長, 無法進入電線槽, 只好利用出線孔, 改用穿孔式的夾具. 人因地圖的工程師非常專業, 很耐心的解說和提供安裝的建議.
確認後很快就下單了, 螢幕架第二天中午就到了. 安裝過程很簡單, 包裝內沒有組裝說明, 但提供教學影片, 方便組裝時參考. 每個人組裝過程中的問題可能都不一樣, 我碰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桌面的進線孔有塑膠墊片, 工程師建議移除, 穩定度和水平會比較好.
照片是未移除墊片的安裝狀況, 很明顯地有些水平的問題. 考慮到長時間使用的穩定性, 最後只得卸下, 重新把塑膠片移除.
我在端午節的周六中午收到螢幕支架, 下午開始組裝, 很意外人因地圖的Line客服仍在加班, 提供必要的安裝建議和協助, 實在很不錯.
第二個遭遇的困難是我從未將螢幕自支架上取下, 所以花了一點時間釐清VESA的拆卸和安裝問題.
第三個問題是手臂上VESA架的垂直問題, 這點和教學影片有點出入, 六角螺絲板手也伸不進去, 所幸客服告知, 直接將螢幕掛上去就可以了. 這個角度, 坦白說不太好將32吋螢幕擺放上去, 最好兩人施作, 免得螢幕跌落損失就大了. 關於此點, 人因地圖客服表示, 角度的改變與後方塑膠開關鈕在運送過程中可能遭遇的撞擊有關, 因此做了一些調整.
完成組裝後, 經人因工程師的協助, 調整了兩個部分, 讓螢幕可以更貼近牆面. 一是底座的調整螺絲, 用來調節第一隻手臂的轉動角度. 教學影片上沒有提到. 再次感謝細心的人因地圖工程師.
二是手臂下的螺絲, 會想調整是因為每次把螢幕往牆壁推進時, 球頭都會緩衝性的彈回. (下圖標記紅色的球頭)
這個球頭可以經過下方的螺絲調整, 減少它彈回的行程 (下圖一黃色箭頭標示為調整的螺絲位置, 下圖二為螺絲的位置). 螺絲位置當手臂在低點時, 會被塑膠理線器蓋住, 須將螢幕/手臂抬高, 理線器相對位置往下移動, 才能調整.
最終完成圖: 正面前視.
最終完成圖: 正面45度俯視.
最後分享這幾天的安裝和使用的一點感想.
優點:
1. 人因地圖工程師: 非常專業, 有耐心. 包含產品諮詢, 組裝過程, 以及事後的建議, 非常值得推薦.
2. 產品組裝簡單: 整個步驟不超過五項, 真的不難; 家中的安裝環境如果可以充分確認, 速度會更快.
3. 使用心得: 完全達到清空桌面的需求, 使用上很滿意.
缺點:
1. 價格: 應該是國產品中單價最高的, 我沒機會拿其他產品PK, 但相信是一分錢一分貨.
2. 其他: 螢幕的轉動和調整很方便, 但水平垂直距離必須自己校正. 這點和每個使用者的習慣有關, 我不喜歡螢幕歪斜, 所以對於這點的要求較高一些.